​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稿)

发布时间:2024-11-12 17:23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11-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0559
  • 责任部门: 工单运维组

2024年9月29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局长宋黎明向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了《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现将主要内容公开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执行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围绕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奋力迈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坚实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认真组织财政收入,促进财政平稳运行。2023年,市级财政收支情况均实现了“双增长”,持续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22亿元,同比增收19亿元,增长6.3%。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3.48亿元,同比增收9.9亿元,增长18.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52.1亿元,同比增支60.4亿元,增长8.7%。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51.5亿元,同比增支6.5亿元,增长4.5%。

——准确把握政策机遇,聚力服务中心大局。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重点项目资金保障,紧紧抓住良好政策机遇,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筹资99.11亿元,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及交通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成功申报“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获批专项资金10亿元。

——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投入,新建公办幼儿园26所、义务教育学校21所及中等职业学校3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构建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6万亩,建成美丽乡镇示范镇41个,完成农户庭院整治2.9万个。

——全力推进审计整改,常态化整改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按照“全面、精准、督办、严格、问责、报告”要求,初步形成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格局。截至2024年8月,《2022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253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43个,整改问题金额15.2亿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68项,追责问责22人。其余10个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类问题,正按照制定的整改计划稳步推进,市审计局将持续监督整改情况。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此次重点审计了2023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人才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决算草案编制等情况,并对4个县(市、区)2021年至2022年度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管理不够完善

财政收入征缴不到位,涉及2550.23万元。2个县(市、区)未及时将财政专户利息129.75万元上缴国库;2个县(市、区)污水处理费2205.94万元未及时上缴财政;1个县(市、区)城镇土地使用税75.8万元、公租房租金138.76万元未征缴到位。

(二)财政支出管理不够规范

1.2023年度市级本地院校荐才奖励资金未使用。

2.少数县(市、区)存在未及时拨付以前年度上级专项资金现象。

3.个别县(市、区)存在违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债券资金转入建设单位实有账户使用。

(三)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使用效果不佳

1.1个县(市、区)2022年4个项目专项债资金使用进度缓慢。

2.截至2023年11月,1个县(市、区)2021年至2022年6个专项债项目结余资金较大。

(四)财政绩效管理存在短板弱项

1.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够科学合理。1家单位在2023年人才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中设定了一些无法具体量化的绩效目标。

2.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2021年,1个县(市、区)开展2020年度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项目绩效评价,虽提出预拨部分资金或尽早制定资金分配计划建议,但2022年仍于12月下达资金。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对9个市级预算部门及所属10个单位2023年度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情况,以及3家公立医院202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同时根据审计全覆盖要求,对其余71家市级一级预算单位2023年度预决算、财务等数据进行审计分析,并对问题疑点线索进行核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不合规、超预算列支、未按规定使用预算指标,指标间串用。

(二)4个九江市中心城区教育补短板项目进展缓慢

(三)政府采购实施不规范

如1家单位在某道路工程交通设施项目中采购设计、监理等服务项目均未在中介超市选取供应商;2家单位违反采购合同约定,提前向供应商支付服务费或货款11.95万元。

(四)“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不规范

主要存在少数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不到位,跨年度报销公务接待费、“三公”费用支出未纳入江西省公务消费网络监管系统、公务接待先接待后审批等问题。

(五)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1家单位在采购货物时违规收取质量保证金;2023年1家单位与商户新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未按照规定减免9名租户3个月租金。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审计情况

(一)乡村振兴审计情况

2023年,市审计局对1个县(市、区)实施了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后期管护不到位。一是高标准农田应建未建64.55亩。二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管护不到位,三个片区高标准农田生产路和机耕道杂草杂物未清理,机械作业困难;农沟农渠未及时除草、清淤,不能起到灌溉排水作用。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到位。主要是2022年度“厕所革命”目标未完成、执行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制度不到位。   

3.扶贫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扶贫资产管理台账要素不全。二是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精准。

(二)医保基金专项审计情况

2024年,市审计局对九江市2023年度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少数县级参保补助资金保障不充分。

2.部分医保基金存款账户未享受优惠利率,主要是医保基金存款账户未执行优惠利率和基准利率上浮政策。

四、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2023年市审计局对6家市属国有企业开展了202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企业法人治理及内控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少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执行不到位以及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2.国有资产资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财务报表应并未并、资产管理不规范等。

3.企业日常经营方面。主要表现为1家企业控股子公司超经营范围开展住房租赁业务;1家企业某地分公司违规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公立医院财务收支等审计,重点关注此类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8家预算单位存在资产账实不符或未登记入账情况,个别单位在项目采购验收后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改扩建工程未计入固定资产等。

2.资产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2023年市审计局对4个县(市、区)和1家单位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耕地保护不力,任务落实出现偏差。3个县(市、区)存在耕地抛荒,耕地未履行用地审批程序等。8个县(市、区)存在土地供应情况不实。3个县(市、区)违反城市规划用途出让建设用地。

2.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责任还不够有力。一是少数县(市、区)水环境保护制度未有效落实,存在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收集率未达标、未按规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等现象。二是个别县(市、区)森林管护效果不佳,存在林地被侵占破坏现象。三是个别县(市、区)违规审批采矿权、矿山企业非法开采、越界开采问题。

3.相关资金征缴不到位。

五、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2023年市审计局对九江新建快速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实施管理存在缺陷

(二)投标保证金收取不规范

一是勘察项目超限额收取投标保证金40万元。二是全过程造价控制服务采购项目超限额收取磋商保证金10万元。

(三)工程存在未批先建

六、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县(市、区)、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截至2024年8月底,针对报告反映的15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3个,整改金额15631.59万元,促进制定完善相关制度13项。下一步,市审计局将持续跟踪督促,全面整改情况将在今年11月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七、审计建议

(一)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力度,着力发挥财政支撑保障作用

一是切实加大征管力度。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二是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快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债资金使用进度,提升资金使用质效;严格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更好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导向。

(二)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全力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各级医保部门应提高医保基金结余管理水平,确保医保基金结余保值增值。二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按计划和设计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压实管护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档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紧完成农户厕所改建任务;督促指导村级合作社科学制定分红机制,调动脱贫户参与经营扶贫资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一是增强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健全细化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操作规程,从严加强经营风险防控,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二是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不断探索林业资源、矿产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三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提高资金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完成。

(四)不断强化整改责任落实,着力提高审计整改质效

一是压实整改主体责任。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二是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屡查屡犯、敷衍整改甚至拒不整改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三是加强部门贯通协同。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合力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落地、见行见效。